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,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,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%~10%,在那些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甚至癌症等躯体疾病的老人中,抑郁症发病率可高达50%。
“老年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生理、社会和遗传三个方面”,谭善勇说,在生理方面,随着年龄的增大,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开始退化,大脑内的三种神经递质: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的浓度下降,容易引发抑郁症。在社会因素方面,老人退休后没了工作,社会交往减少,而子女往往工作太忙,与父母交流不够。如果配偶去世,老人则变得更加孤独。此外,一些个性相对内向、要强、凡事追求完美的老人,也较易患上老年抑郁症。
◆如何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
“目前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心理和药物治疗两大措施,但治疗这种疾病关键还在于早期识别、诊断”,谭善勇说,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要有七大心理症状和两大躯体症状,如果老人出现以下症状,并且持续两周以上没有好转,应考虑前往心理门诊就诊。
心理症状:
1.闷闷不乐,老是高兴不起来,一天中至少三分之二时间都是这样。
2.兴趣索然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家人给买了新衣服看也不看一眼,或是以前喜欢打麻将,现在朋友叫他去打也不想去,总觉得生活没意思。
3.疲乏无力,无精打采。
4.思考问题困难,做决定优柔寡断,行动迟缓,跟往常相比,好像变了一个人,有时甚至一个人发呆。
5.自我评价降低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尤其是身患疾病的老人,总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。
6.莫名心烦,老是担心家人的安危,经常坐立不安。
7.悲观厌世,出现轻生想法。
躯体症状:
1.消化道症状:食欲不振、腹胀或便秘。
2.睡眠不好:经常失眠、早醒或入睡困难。
◆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预防抑郁症
为了预防老年抑郁症,谭善勇建议老年人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扩大社交圈子,经常跟朋友出去喝喝茶、聊聊天、打打太极拳,让自己生活过得充实一些,多与乐观的老人交往。此外,家人也要多关心老年人,多和他们聊天,哪怕老人是在唠叨,也要耐心去听,周末带他们出去散散心。